倾心帮在线心理咨询网,致力于网络面对面在线心理援助,无论您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,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与心理医生视频或语音沟通,解答您心中的疑惑。请点击这里详细了解注册登录
  当前位置:首页 > 心理知识 > 人际交往

  人际交往心理知识

孩子和老人,打通人际关系的墙

来源:搜狐 点击数:
更多  

  我曾经很诧异于母亲的人际交往能力。

  几年前,父母因为我生娃,从家乡来我生活的城市照顾我。待我出了月子,到市场买菜,卖凉皮的大姨问:“你妈来了呀?原来咱们是老乡!”卖菜的大姐在我买菜时会多给点,说:“你妈那人真好!”修鞋的大叔会说:“叫你爸来打个牌!”

  ……

  父母来之前,我已在那个小区生活了5年,除了对门的大叔大姨,其余人只混个面熟,不知人家姓甚名谁,也不知道做着啥工作。偶尔走对面,彼此笑笑。算作打招呼。

我笑老妈,人际交往能力真强。还向她取经,怎么迅速和人家认识的。俺妈说,没啥,就是偶尔买菜人家看到生面孔,就多问几句,说起来是给闺女看孩子。人家少不了问问闺女是干啥的,家是哪儿的等等。就这样熟悉起来。

  有意思的是,俺妈因为常在家做饭,还跟人家互相借起了酵母。因为做针线,还有人来家里请教针线活。俺们家就这样从门庭冷落,变成了门庭若市。跟随着母亲,我也有点陶醉于这些人情世故的小美好中。

  如今,母亲回老家已经三年多了,我和邻居们早已熟络起来。有时候不在家,邻居也帮忙照料下家里。偶尔还会有大叔大姨问我:“你妈还回来不?”

  今年,我们搬家到了另一个城市。每天仍旧早出晚归。和邻居们也都不认识。就在昨天,带孩子下楼玩,遇到一个叫子涵的小男孩。本来我是买完东西就准备带儿子回家的,但儿子非要接着和子涵玩,我便带他俩到小区的阴凉处,陪他俩一起玩。因为天热,去买了冰淇淋给他俩一起吃。俩孩子一直玩到中午,还没有散开的意思。最后被我强行拆开,让儿子回家吃饭和睡觉。

  结果儿子睡醒之后,又闹着我找子涵。我只好凭着子涵说过的模糊地址,领着孩子到子涵家里去找他。结果,家里没有人。我哄儿子说:“咱们一起去别处找他。”但儿子不肯,“如果我们走了,他忽然回来怎么办?”无奈之下,我只好向住在同一栋楼的邻居打听,有没有看到子涵,然后找到了他。子涵说:“我一直在等你。后来实在饿,出来买东西。就想着马上回去呢!”

  俩孩子就这样,从下午一直玩到了晚上,又一起吃了晚饭。当然在此过程中,我也去找了子涵的奶奶,告诉她孩子在我家玩。然后彼此交了下底,比如我是做什么的,在哪个楼住等等。

  第二天早上醒来,孩子还是要找子涵。冒着雨,我们又去了子涵家,把子涵带到我家,让俩孩子在家里玩,又去买了些吃的。中午又做了饭让俩孩子一起吃。

  子涵的奶奶是附近村里人,家里还种着果树。周末在市场卖点水果。因为怕她担心,中午我特地出去趟,告诉她子涵在我家吃饭,不用担心。老人早已装了一大包水果,说让我拿着,说自己平时没空照顾子涵,在我家她就放心了。

  就这样,原本并不认识的两家人,一下子熟悉起来,俩孩子更是一起吃一起睡,我也解放出来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。

人与人之间的墙,到底是怎样树立起来的?又靠什么来打破呢?我自问不算个性格内向的人,与人打交道一般也是主动型。可是多年来,我很少和邻居有交往。每天早出晚归,见面只是胡乱打个招呼。

  记得还没有买房子时,租住在一个小区。单位发了鱼,我家里也没有冰箱,想着分一些给邻居,却因为一个人也不认识,不好意思敲开人家的门。最终那些鱼都发臭了,我不得不扔掉。其实,敲开陌生人的门,有那么难吗?但我却没有勇气。

  这没有勇气的背后,说白了是没有太多的需要。在生活独立之后,对邻居的需求其实也不那么多,所以主动交流显得没有必要,自己便也慢慢疏忽。而母亲来看孩子,心里其实是孤单的,需要找到在故乡时的感觉。这种感觉遇到许多同为农村来的大叔大姨大姐,便很自然地交往起来。孩子的需求,就更简单,需要朋友,喜欢他就去找他。我则出于对孩子的爱与理解,让自己主动敲开了门,然后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  孩子和老人,真的可以打通人际关系的墙。生活在这社会中,我们,有多少需要感与被需要感,才决定了人情是熟络还是冷漠吧?

  其实我们从不曾独立。不必要那样矜持,更不必自盖城堡、画地为牢。

 (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)